中國語文科
提升學生中國文化素養及自學能力
中國四大名著初讀計畫
在中國發展的五千多年文化中,有不少優異的文學作品。中文科安排四至六年級學生閱讀中國四大名著──《紅樓夢》、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及《西遊記》,並完成校本設計的高階思維工作紙。在閱讀及思考的過程中,學生能透過分析、綜合、評價提升思維能力,認識更多中國歷史文化及欣賞當中出色的寫作手法。此外,為提升學生自學能力,本校於圖書個別的章節加上二維碼(QR code)。在閱讀的過程中,學生可透過二維碼(QR code)連結相關網站,觀看短片或增潤資料,有助學生更深入理解內容及增進相關知識,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學能力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中國文化學習日
為了讓學生有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及進一步認識中國傳統文化,本校舉辦「中國文化學習活動日」。學生透過參與文化研習活動及攤位遊戲,認識中國年花、民間遊戲、中國音樂、中國藥物、成語及中國古建築等。此外,為了讓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體驗,學校安排了中國武術、擂鼓隊表演,更讓每一位學生親手製作具中國特色手工藝品,認識各種傳統的工藝。
![]() ![]() |
|
![]() ![]() |
|
古詩文課程
除小說外,古代的詩文更是中國文化的瑰寶。本校與出版社協作制定校本古詩文課程,提早讓學生認識古詩文的特色,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例子明白古今用語之別,為日後學習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基礎。
年級/教材 | 重點 |
一年級教材一 |
認識代詞:(第一人稱)我、吾、予(我) 認識代詞:(第二人稱)汝、爾、乃(你) |
一年級教材二 |
認識謙稱:寡人、小人、臣(我) 認識尊稱:君、先生(您) |
二年級教材一 | 認識單音詞:虎、杯、石、朋、寒、度 |
二年級教材二 | 認識指示代詞:是、此、其、彼 |
三年級教材一 | 認識語氣詞:乎、也 、矣、哉 |
三年級教材二 | 認識古今詞義的變化:走、去、見 |
四年級教材一 | 認識一詞多義 |
四年級教材二 | 認識一詞多義 |
五年級教材一 |
理解文言文的方法(一) 文言虛詞的特色、古今字義的不同、單音節詞轉為雙音節詞 |
五年級教材二 | 理解文言文的方法(二) :補回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|
六年級教材一 | 重溫已學文言知識及學習及實踐理解古文方法 |
六年級教材一 | 重溫已學文言知識及學習及實踐理解古文方法 |
中國歷史及文化進校園
為了建立學校研習和賞析中國文化的氛圍,讓學生欣賞及承傳中華民族的卓越精神與文明。本校中文科與常識科合作於各樓層按不同主題設立「中國歷史長河」視覺裝置,配合中、常課堂設計,及跨學科活動(視藝、音樂)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深化品德教育
所謂「文以載道」,本校中文教學除了教授語文知識外,更有系統地深化品德情意、思維等元素,讓學生有更完整的學習經歷。本校參加教育局「資優教育學校網絡計畫」,透過在課堂設計中加入品德情意元素及活動,以學生為本,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,讓品德情意的培養更生活化,使學生有更深的體驗,從而提升對學習中國文化的興趣。
![]() |
![]() |
啟發學生潛能,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
在資優教育方面,中文科參與教育局「資優教育學校網絡計畫」,建立教師對資優教育的新思維,嘗試在全班式教學中照顧資優生情意的需要,並於課後設資優小組,讓他們能進一步發展潛能,達到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的目標。另一方面,為幫助學習表現稍遜的學生,中文科於一至四年級均設支援學習小組,透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,以小組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點,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及信心。
![]() |
![]() |